从怜悯到得胜(一)

从怜悯到得胜的飞跃

0:00
0:00
《证道录音》

《软弱的我变刚强 / 以斯拉

《十字架的传达者 / 以斯拉

《扬声唱哈利路亚 / 约书亚乐团

《与你更靠近 / 约书亚乐团

以往赞美汇总 播放器用法指导如果发现音频经常意外停止(比如当锁屏后),可使用浏览器打开此页面,通常能完全解决此问题。

每次的敬拜是我们的上帝听我们的呼求,临到我们中间触摸我们,带领我们。如果我们在敬拜中呼求耶稣,得到上帝的触摸的话,这位上帝陪伴我们进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,让我们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因祂进入胜利和丰盛的故事。得胜的敬拜是开启得胜的日常生活的钥匙。

我们向前后左右彼此祝福说:“上帝让你成为创造故事的主人公!

从这周开始,我们开启新的系列,帮助大家更深的认识耶稣和经历福音的大能。

我相信我们佳全大多数人对福音的认识已经达到了 1.0 版本的福音,就是在任何困苦、艰难的时候,知道要转向耶稣,知道要呼求祂。

但仅仅到这一步是不够的,所以我们通过新的系列帮助大家更深的认识耶稣和经历耶稣。

今天开始的系列叫做 “从怜悯到得胜”。今天是第一讲,也是绪论,我们寻找从怜悯到得胜的属灵依据。

特别希望通过这个系列,佳全的每个弟兄姐妹都能更深的认识耶稣,更深经历福音大能,完成从福音 1.0 到 2.0 的升华。

2.0 福音:从怜悯模式飞跃到得胜模式 ,拥有探路者精神气质

那么,我们这样认识福音的依据在哪里呢?我们看《圣经》:

马太福音 14:22-33

22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,先渡到那边去,等他叫众人散开。 23散了众人以后,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。到了晚上,只有他一人在那里。 24那时船在海中,因风不顺,被浪摇撼。

25夜里四更天,耶稣在海面上走,往门徒那里去。 26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,就惊慌了,说:「是个鬼怪!」便害怕,喊叫起来。27耶稣连忙对他们说:「你们放心,是我,不要怕!」

28彼得说:「主,如果是你,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。」29耶稣说:「你来吧。」

彼得就从船上下去,在水面上走,要到耶稣那里去; 30只因见风甚大,就害怕,将要沉下去,便喊着说:「主啊,救我!」31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,说:「你这小信的人哪,为什么疑惑呢?」

32他们上了船,风就住了。 33在船上的人都拜他,说:「你真是 神的儿子了。」

《马太福音》是在公元 80 年代,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,在《马可福音》的基础上写出来的。公元 80 年距离耶稣生活的 30 年代,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时间。这段时间足以让初期教会和作者对耶稣的福音进行深刻的反思。

因此《马太福音》是比《马可福音》更上一层楼的福音书,也是代表福音 2.0 版本的最好的福音书。

马太用一个非常关键的主线来贯穿福音书。

今天经文的故事是紧接着五饼二鱼的故事发生的。五饼二鱼的故事,是耶稣在旷野里面用神迹喂饱五千人的伟大壮举。

五饼二鱼之后,耶稣吩咐门徒们划船到加利利湖的另一边去,而自己留下来祷告。门徒们在湖里遭遇了风浪,从傍晚到四更天一直与风浪搏斗了六七个小时,已经筋疲力尽了。此时,耶稣远远的过来,想要帮助他们。他过来的方式是出人意料的,他是行走在水面上过来的。

门徒们很惊慌的说 “这是鬼怪!”

耶稣完全了违背生活常识和物理规律的走过来,耶稣喊着说:“是我,不要怕!” 然后,耶稣上了船,止住了风浪,带门徒安全到达了岸边。

马太通过这个故事,想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?显然他不是为了说明物理规律是可以挑战的。

自由派的基督徒解释这个故事说,耶稣并不是从水面上来的,而是从岸边走过来的,门徒们因为天太黑没看清楚,以为耶稣是从水面过来的。

基要派的基督徒则说,这个神迹表明的是耶稣的神性,祂是超越人类的存在。

那我们应该怎么解读这个故事呢?我们应该从以色列人的文化和视角来解释,这是解释圣经的非常重要的原则。解释圣经,一定不能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去解释。而是应该从故事中的亲历者的角度去解释,也就是公元 30 年代的门徒们的视角,还有公元 80 年代《马太福音》读者的角度去解释。

以色列文化的角度是什么呢?他们是故事型的文化,这一点跟我们中国人很类似。

现代文明的源头是欧洲,而欧洲文明源头是希腊。希腊文化的角度是理性和逻辑文化,喜欢从定义出发去推演和思考。而古代以色列人没有这样的文化,他们是故事型文化,而不是逻辑型文化。

故事型文化不会去定义和推理,而是在熟悉的故事中寻找答案。比如说 “敬畏神”,他们不会去下一个定义,而是讲一个敬畏神的故事人物,像他一样的人就是敬畏神的人。对于以色列人来说,最敬畏神的人是亚伯拉罕,因为他曾向神献上了自己的儿子。

上周我曾讲,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心和大脑被耶稣的故事充满。因为福音书的目的就是这个,要让我们被耶稣的故事充满。耶稣曾经做的伟大事情和即将做的伟大事情,应该成为我们经常谈论和思考的素材。这样,福音就能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。

那么,从故事型的角度看,前面五饼二鱼的故事,人们在旷野没饭吃的时候,上帝的神迹到来了,是不是很像出埃及的时候,上帝降下吗哪,喂饱以色列人呢?

然后发生的这个水面行走的故事,在以色列人的文化中也能找到非常重要的依据。我们看《圣经》:

诗篇 77:16-20

16神啊,诸水见你,一见就都惊惶;深渊也都战抖。

17云中倒出水来;天空发出响声;你的箭也飞行四方。

18你的雷声在旋风中;电光照亮世界;大地战抖震动。

19你的道在海中;你的路在大水中;你的脚踪无人知道。

20你曾藉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你的百姓,好象羊群一般。

作者用诗歌化的夸张语言来描绘出埃及事件,特别在讲述了跨过红海的故事。

在上帝面前,水都具有人格,水感到惊慌害怕,自动地让出道路。上帝在水中开出路,祂的脚踪是无人知道的。

上帝用这种方法带领以色列人跨过红海,进入安全。拿这个故事对比的时候,你会发现耶稣在水面行走的经文就是吻合这一点。

贯穿马太福音的内容就在这里:耶稣是第二位,也是更加荣耀的摩西,耶稣带来的救恩是第二次,也是更加荣耀的出埃及。

在马太福音的开头,耶稣出生的情景和摩西出生的情景很相似。他出生的时候,邪恶的王想要除掉他,杀掉很多婴孩,但是上帝的手保护他,他长大成人,最终给黑暗中的百姓带来拯救。

上帝曾经在出埃及时,带领摩西做了缩小版的拯救,现在上帝通过耶稣带来完整版本的拯救。

今天上帝仍然要做这样的事情,你在困苦、失败、奴役和压制中, 你没办法走出来的时候,上帝愿意通过耶稣来寻找你,给你带来拯救,让你从一切的失败、困苦和压制中走出来。

马太的神学告诉我们,我们经历上帝不能只是得到上帝的怜悯时结束。我们仅仅从失败中出来是不够的,上帝愿意带领我们进入胜利和蒙福的状态。

我们一次进入坑里,上帝怜悯我们,救我们出来。然后第二次进坑,你还是不会出来,继续等上帝来帮助。这是婴儿的信仰。

我们要升华到青少年一样的信仰,那就是下次有坑,自己可以跳出来,下次有拦阻,自己可以翻过去。这是得胜的信仰。马太福音讲述的就是这个。

主耶稣的救恩带领我们做这样伟大的事情。

耶稣接着平静风浪,带领门徒安全来到岸边。如果经文到这里就结束的话,那是很平凡的故事。不平凡的地方在于后面彼得的故事,彼得请求耶稣带他也行走在水面上。

彼得好莽撞啊!耶稣居然更加莽撞的答应彼得了,那就试试吧。正因为这个莽撞,彼得成为除耶稣以外,人类中唯一一个行走水面的人。我没见过其他人走过水面。

按照以色列人的世界观,海和水是无序和狂暴的力量。以色列的海岸线是很长的,但他们不往海洋走,而是往内陆走。

而希腊人、腓尼基人都是海洋文明的,喜欢往海里走。

所以,以色列人这一点很像中国人,中国的海岸也很长,但中国人不面向大海,而是面向内陆的文明。

在启示录的新天新地里面,最后海居然消失了。通过这个是告诉我们,那个无序的、狂暴的敌对力量完全消失了。

因此,一个人能踩着海水过去,意味着靠着耶稣能够胜过威胁我们的敌对、狂暴和无序的力量。

我们更深的经历耶稣大能的时候,我们也能像彼得一样,胜过无序、狂暴的敌对力量,而不是恐惧这样的力量。这是 2.0 福音版本的特征。

得胜的信仰就是这样的,过去让你害怕的、无序的力量,被你踩踏着,你可以胜过它。我们的信仰能迎来伟大的飞跃,这就是从怜悯到得胜的飞跃。

我们的信仰需要一步一步的建立:

首先,我们要认定耶稣。你一生愿意留在耶稣里面,此时信仰的地基打好了。

然后,盖第一层楼,就是 1.0 版本福音的信仰。我们在任何的困苦和失败中,抓住耶稣,从失败、压制中走出来。

接着,在一层基础上再盖第二层楼,就是 2.0 版本福音的信仰。我们可以跟着耶稣,不再害怕曾经威胁我们的无序、破坏性的力量,踏平这一切的力量。从怜悯模式飞跃到了得胜模式。

我们这个讲道系列,就是要帮助大家盖信仰的第二层楼。

我们今天对这个系列做一个总结,有三项。以后我们通过更多圣经故事和人物确认这三点。

第一点,这是叠加而不是替换。二楼不是毁掉一楼后盖的,而是盖在一楼基础上的。因此,上帝的怜悯是我们一直需要的。

在我们任何的人生阶段,我们都需要上帝的怜悯。可是,单凭怜悯而活是不够的。只有一楼是不够宽敞的,要想有别墅,而不是平房,就得盖二楼了。

我们在任何时候,都能求上帝的怜悯,这不丢脸。但不能单有这个。

第二点,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。

怜悯模式里面,我们是被动的,我们在坑里没有任何办法,只能求上帝拉我们上去。

而 2.0 版本是主动的。彼得如果一直留在船里面,他是被动的。他是不可能行走水面的。他跳出船,看起来的莽撞行动,是他主动的行动。

我们要离开让我们感到舒适的环境才可以。彼得作为渔夫,船上才是安全的。从船上跳下来,那可一点都不安全。这是主动迎接挑战和困难,没有这个,你的信仰进入不了 2.0 版本。

一个人在安全和舒适里待的太久,他会废掉的。他得跳出来才行。

为此,你需要勇敢和精益求精的气质。没有这个,你是经历不到上帝的。

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,除彼得外的十一个门徒,也许他们只想着为耶稣鼓掌。只有彼得想着去行走水面,他很勇敢啊。

好多情况下,我们在深思熟虑中失去所有的机会。机会是稍纵即逝的。我估计当时能行走水面的机会,也就十分钟左右。

所以,我们需要勇敢的心和信心。如果觉得自己的信心不够,那就求上帝吧。“主啊,我有信心,可是不够大,求上帝加添!”

第三,正确面对敌人,敢于争战,敢于得胜的状态。

彼得敢于面对海和风浪,敢于胜过风浪。

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的时候,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敌人的。可以色列人想要进入迦南,就要面对敌人了。

约书亚记里,有一个接一个的敌人。你想逃避敌人的话,那就永远在旷野里好了。这样就进入不到丰盛里面。

流奶与蜜的地方,是一定会有敌人的。旷野,是没饭吃没水喝的地方,没有敌人。

我们需要的气质是,高看上帝,小看敌人的气质。我们承认有敌人,但没关系,上帝的能力大于敌人,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。

这个世界,无论做什么,都不容易。工作要做好,家庭要经营好,教会要服侍好,都不容易。别以为听了上帝的话,一切都会很简单。

但跟问题比起来,我们一定能在上帝里面找到办法克服。这就是 2.0 版本的信仰气质。

有了这样的气质,我们就是敢于探路的人。你得有探路者精神。

那个困难有人胜过吗?没人曾经胜过,所以才适合你去胜过。你得有这个气质。

你如果觉得这个困难没人胜过,所以你也不敢,那样以色列人可出不了埃及,进不了迦南。因为出埃及、进迦南就是以色列人的第一次啊。探路者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。

我们每个分堂、小群,每个弟兄姐妹们都要有探路者的精神。

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去做没人做过的事情。互联网时代,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,过去从来都没有过。AI 时代,更是刚刚开始的。没有探路者精神,你什么都做不成。

AI 时代是适合探路者生活的时代,你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活路的。在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,你做就做第一名,做第二几乎是没用的。 支付软件是支付宝一家独大,沟通软件是微信一家独大。

你得敢于探路,成为第一名。

期待通过这个系列,我们所有佳全的弟兄姐妹完成从 1.0 到 2.0 的飞跃。

我们一起祷告:

天父,我们谢谢您,主耶稣带来的是第二次也是更荣耀的出埃及,我们可以抓住这位耶稣,从一切困苦、软弱中走出来,进入到小看敌人的得胜模式,进入到流奶与蜜蒙福之地。

期待我们建立起勇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,敢于面对敌人和探路创新的气质,完成伟大的飞跃。

奉主耶稣的名祈求,阿门!

祷告方向(参考)

彼得能踩着海水过去,意味着靠着耶稣能够胜过威胁我们的敌对、狂暴和无序的力量。

  1. 得胜的信仰是,过去让你害怕的、无序的力量,被你踩踏着,你可以胜过它。这就是从怜悯到得胜的信仰飞跃。

    祷告:求上帝让我们把敌对力量踏在脚下,走出被动的怜悯模式,建立主动得胜的信仰模式。

  2. AI时代是适合探路者生活的时代,你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活路的。我们需要的气质是“高看上帝,小看敌人”的探路者气质。敢于探路,敢于创新。

    祷告:求上帝赐给我们“高看上帝,小看敌人”的探路者气质。